人文医学故事丨一位抑郁症患者妈妈的陪伴日记
编者按:叙事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医学人文关怀方法,其以故事为核心,通过挖掘、吸收和重构患者故事,帮助患者唤起改变行为的力量,提高治疗效果,为临床各种疾病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了新措施、新方法、新视角。我们诚挚邀请每位家属和患者朋友,借助特别的节日或时刻,记录并分享他们的感受、困惑、各类情绪的表达。
阳春三月,柔风拂柳,我们即将迎来礼赞女神的节日--妇女节,叙事中心给大家在此分享一位妈妈与女儿的叙事故事,希望每一位朋友能在故事中“见众生,见自己,见缺憾,接纳不完美”。
第一期
一位抑郁症患者妈妈的陪伴日记
我是瑶瑶妈,生活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每天都让我感到筋疲力尽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交织在一起,让我时刻紧着神经,从家到单位的路仿佛变成了一场赛跑,时间容不得丝毫偏差,我的心情越来越糟糕,这种的情绪在日复一日中不断累积,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。
那天,病房里格外安静,只有瑶瑶躺在病床上,眼神空洞地看着手机。我忍不住爆发了:“你在干什么,能不能听点话啊,把手机放下,看看书或者出去活动一下,可以吗?你可以自律一些吗?”我的声音在安静的病房里显得格外刺耳。护士小张听到动静,快步走过来,把我拉到护士站,让我冷静一下。
“瑶瑶妈妈,可以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吗?”小张轻声问道,我满脸愁容,眼神暗淡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如果发脾气真的能让我的心情好一点,能让问题得到解决,那我发发脾气也值得了,可事实并非如此。
我的心情很糟糕,非常糟糕。2023年2月,瑶瑶因为抑郁症不能去上学了,整日在家待着。从那时候开始,我就变得紧张不安,心情烦躁,失眠、睡不着觉,心神不宁,我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,变得爱发脾气。为了帮助瑶瑶,我到处查资料,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,甚至不惜请假陪在她身边,完全不顾领导的不满,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,可瑶瑶还是不听话,和我也不亲近,想到她的病,我有时感到无能为力,甚至有过不想活的念头。
“希望通过住院治疗可以改变在家里的习惯,可现在每天还是躺在床上玩手机,和在家里没有区别,住院没有意义啊,如果这个习惯改不了,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我无助地说。
小张耐心地听着,然后轻声说道:“您有没有发现瑶瑶现在比刚住院的时候有改变?她每天能主动参加治疗,和你交谈的时候也有眼神交流了。孩子刚住院的时候是什么样子,您不应该忘记吧。您现在糟糕的心情,真的能改变什么吗?”
“我也好累啊,和她关系处理不好,说她什么,她也不做声,默默地反抗,我的日子也不好过啊,”我叹了口气。
“您知道吗?在爱人去世的那年,我也曾有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处于悲观、闷闷不乐的状态,甚至也出现过不想活的想法,可我想到瑶瑶本来就失去了父爱,如果再失去妈妈,她该如何面对呢?孩子太可怜了,为了她,我一直坚持着,因为我知道我是家里的支柱,瑶瑶和妈妈都需要我。”我哽咽着说。
“瑶瑶妈妈,您应该和孩子多沟通,把您的想法告诉她,让她了解您是怎么想的。孩子长大了,有自己的想法。瑶瑶是一个聪明伶俐、有爱心的小姑娘,相信她能理解您的苦心。”小张鼓励我说。
“会吗?她能理解我吗?一遇到问题,我就脑子一片乱,心情就会糟糕,只想发脾气。”我有些迷茫。
“您刚才也提到了妈妈,老人年龄大了,也需要您的照顾,瑶瑶失去了父爱,没有安全感,她其实更需要您,对不对?”小张继续引导我。
“那您说,我现在该怎么做呢?”我急切地问。
“平时只要发现孩子一点点的改变,就表扬、鼓励、给予肯定,用实际行动,让她感受到您是多么爱她。”小张建议道。
“其实在我们病房里,有好几个和瑶瑶一样的孩子,也有和您一样的家长。通过住院治疗,出院的时候疗效都比较理想呢。”小张安慰我说。
听到这里,我的眼里了光:“我学着改变自己,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吗?”
“我们要相信医生,他也会帮助您的,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,一切都有可能。”小张微笑着说。
“好的,我会做出改变,让孩子感受到我是最爱她的人,是她的依靠,同时也会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。我拉着小张的手,感谢地说,“谢谢您耐心地听我说了这么多,心里舒服多了,我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妈妈。”
小张笑着点点头。
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,我和瑶瑶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。我每天早晚陪着她在楼道里遛弯。陪着她一起参加活动,瑶瑶也会主动和我说说心里话,甚至撒撒娇。我学会了真诚地,有针对性地夸奖她,这就像撒在她天空中的一道彩虹,看着亲子关系一天天改善,我感到无比欣慰,我学会了更多地尊重和接纳瑶瑶,心疼她的不易,也在不断自我成长。我知道,只有这样,我们的家庭才会越来越和谐。